硕士论文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 科研成果 >> 硕士论文

2023年
1. 基于电磁阻尼惯容系统的断路器减震性能研究-车兴儒
2. 基于物理驱动深度迁移学习的薄板力学正反问题研究-何展鹏
3. 基于数字孪生和深度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-王泽宇


2022年
1.
基于无源无线传感器的螺栓松动监测研究-郑志泉
2.
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新型快速系统识别方法研究-刘雯月
3.
基于拉索连接自平衡惯容系统的弯曲型结构减震控制研究-龚玲
4.
流体惯容系统减震性能研究-郭泰昆
5.
基于物理驱动深度学习的输流管道流固耦合振动正反问题研究-黎思维
6.
基于惯容系统的变电站支柱类电气设备减震研究-曹跃辉
7. 基于物理驱动深度学习的涡激振动问题研究-杨虎
2021年
1. 液式惯容与防倾覆滚动隔震混合控制研究-曾璟琳
2. 基于无应力贴片天线的无源形变传感器-易卓然
3. 自平衡惯容系统优化与模块化设计-濮昱
4. 基于深度学习和近场动力学的层合板冲击工况识别研究-陈豪
5. 基于韧性的消能柱-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研究-吴雅琴
6. 拉索式惯容系统的性能分析及其优化布置研究-康建飞


2020年
1. 基于深度学习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缺陷识别研究-赵涛涛
2. 自平衡惯容器的非线性理论模型及其验证-陈子旸
3. 基于贴片天线的无源无线位移计-管帅
4. 流体惯容系统与基础隔震的混合控制研究-王云骞
5. 自平衡惯容器的简谐振动及振动台试验研究-薛智奇

2019年
1.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扩展与不确定分析研究-陈实
2. 基于贴片天线形变传感器的感应原理及传感特性研究-徐康乾
3. 拉索式惯容系统振动台试验研究-陈依珂
4. 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结构参数和附加阻尼力识别-张睿
5. 消能柱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-林庄慧


2018年
1.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质量缺陷的回归模型识别算法研究-陈杉杉  
2. 灌浆缺陷对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和构件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-凌塑奇
3. 自平衡式电涡流惯容系统的设计-张昕宇
4. 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结构附加阻尼力识别-郑学胜


2017年
1. 基于极值理论的高速铁路车辆-轨道系统损伤识别-黄志云
2. 基于微波贴片天线的应变传感器研究-蒋灿
3. 可检视的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-李林
4. 基于交叉熵算法的高速铁路车辆轨道系统识别-杨桂权
5. 拉索式旋转电涡流阻尼器理论及试验研究-余必龙


2016年
1. 磁浮道岔梁关键节点疲劳裂纹扩展研究-梅加河
2. X形耗能软钢阻尼器损伤评估研究-王兵


2015年
1. 基于证据理论的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不确定分析-陈微
2. 基于随机配点法的小时间尺度疲劳裂纹扩展模型不确定性分析-牟晓彤
3. 基于输出反馈的消能减震结构非线性系统识别-宋琛琛
4. 耗能减震钢结构的复模态识别-王航航


2014年
1. 基于证据理论的疲劳损伤预后不确定分析-李晶晶
2. 基于GPC法的疲劳损伤预后不确定性分析-谢丽君
3. 基于证据理论的地震响应不确定分析-姚雯


2013年
1. 日本311地震前后某耗能减振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-裘亦文
2. 基于性能的输电塔—线体系风灾易损性分析-唐珏
3. 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非一致地震输入动力反应分析-汪洁
4. 基于损伤性能抗震设计的不确定分析-邓立新
5. 基于证据理论的半刚性节点钢框架屈曲荷载不确定性分析-王娇


2012年
1. 基于QPSO算法的结构系统识别-王兰彬
2. 高速列车引起的高架车站结构振动与噪声数值分析-王泽兴
3. 基于 SCEM 算法的结构参数识别及不确定性分析-于骁勇
4. 地铁运行引起建筑物室内振动与辐射噪声研究-赵伟屹
5. 覆冰导线气动力特性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-郭海超


2011年
1. 多目标优化设计的免疫算法研究-柴林峰
2. 地铁运行引起地面振动的FE-TLE方法研究-石家武
3. 基于性能的输电塔地震易损性分析-仲诚


2010年
1. 基于BB-BC算法的系统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-周进
2. 基于SCE 算法的结构系统识别-李鹏飞
3. 基于微分演化算法的桁架结构优化设计-王兆亮






Copyright© 2018 振动与控制研究室


联系我们

地址: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土木大楼B507, B508

邮箱:200092

电话:021-65982390